当前位置:乐哥小说>历史军事>我成了仁宗之子> 第六二九章 大变革的开始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六二九章 大变革的开始(2 / 5)

“回官家,内阁大臣基本都闭门谢客,拒不见访客。即便王阁老与吕议政关于市易寺签订责任书的事宜,也是在户部分组中议定的,并未私下交流。”

后世有个法叫主观能动性。一直以来,赵曦都是在引导,寄希望于臣工能发挥所谓的主观能动性。

结果,这一次还是如此。从五年规划到责任书的签订,始终没看到朝臣们太多的主动。

想想这些年国朝的改变,一直是自己筹划,然后推着朝廷前行,不是带着国朝各项事务前校这是两个概念。

赵曦一直在引导,确实是有所改变,可成效真的寒碜。

大宋的朝臣已经惯于享乐,已经惯于所谓的垂拱而治,已经惯于无所事事。这已经不是温水煮青蛙的问题了,这是思想意识的问题,或者是习惯的强大。

赵曦以为,十三年执政,没有停止过变革,应该可以在让朝臣们清楚自己的执政理念。然而,懒政、怠政的惯性在如今朝臣心中是根深蒂固的。

百十年就这样过来了,更何况现在还有了对外征战大胜的战绩。如今,国朝各项事务蒸蒸日上,又何必多生事端?恐怕内阁大臣持有这样观点的也不在少数。

赵曦有时候会想起原本的王安石变法,从另外的角度考虑,所谓的保守派,也不一定全部是因为利益受损,应该有一部分是因为不喜欢变化,不想改变。

大朝会第一结束,显耀的国朝成绩,就让整个边梁的勾栏酒肆人满为患,处处是关于国朝强盛的赞歌,这就明,朝臣们并非不希望大宋强盛,而是这样的强盛让他们很满足,满足到不需要进取的地步。

农思想,赵曦其实一直不太赞同用这个词来形容国朝,或者这个民族,事实却让他不得不承认······这玩意儿真的很顽固。

朝廷的机制弊端,可以建立新机制。朝廷的体制弊端,可以改变新体制。可朝臣的思想腐朽,想要改变,这不是起来那么容易。最起码,对于这一次大朝会的收获上,赵曦不可能再有措施。

最后一的议程,朝臣们很热烈,即便是内阁大臣也是喜气洋洋。整个勤政殿只有赵曦一脸的无奈······赵曦是孤独的。

实话,出现这样的情况,赵曦敢肯定,整个国朝很少有臣工能意识到这个问题的根源。或许太形而上了,太抽象了,也许是国朝真的有了长足的进步,确实是强盛了,以至于让臣工们已经看不到朝堂依然存在的弊端。

“富阁老,朕准备对国朝的议政进行轮训······”

上一页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