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乐哥小说>历史军事>汉阙> 第476章 汉匈一家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476章 汉匈一家(2 / 5)

呼韩邪很想说能,但一看任弘对他似笑非笑,只好假装酒醉告罪。

“戎狄小王不知礼节,望陛下勿怪。”

虽非正式盟约,但在观礼的百官看来,这场仪式,乃是汉匈百年仇怨的终结。

魏相、萧望之、梁丘贺等人都相互庆贺“若能顺利盟誓,往后便将边城晏闭,牛马布野,世世无犬吠之警,黎庶无干戈之役。”

“这是贤良文学之胜。”魏相感觉有些恍惚,想起十多年前,他和诸生与桑弘羊的辩论,不住感慨。桑弘羊以为匈奴可以武折,而不可以德怀,可事实证明,桑氏错了。

“今陛下一改孝武、霍光之政,而复行文景之事,畜仁义以风之,广德行以怀之,果然北夷内向,款塞自至。“

在贤良文学的话术体系里,三王不以武力蛮横地对待邻族,所以取得兴旺昌盛的局面;齐桓公以文德、仁义对待周边的诸侯国,所以使齐国成为东方霸主;秦朝则因劳民兴军北击匈奴,倾无量之费,役无罪之人而亡国。

按照这一逻辑推论,只要“中国”向匈奴施以仁义,边境就没有被入侵的隐患;反之,对匈奴频繁地发动战争,就一定会削弱汉朝的国力甚至会导致其灭亡。

大汉公知,不虚其名,虽然穷兵黩武确实不好,但这种遇事先怪自己的思维,遗毒不浅。

萧望之甚至觉得,天子一定要匈奴单于来称臣都是没必要的。

“戎狄荒服,言其来服荒忽无常,时至时去,宜待以客礼,让而不臣,如此足矣。”

类似的看法也可用于西域、西南夷、东夷,保守而自闭的基因已经刻在他们骨子里。

上一页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