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乐哥小说>都市言情>带着虎符当太子> 第一卷青龙大陆 一百三十四章替我杀了他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一卷青龙大陆 一百三十四章替我杀了他(2 / 5)

再加上“飞水揣糕”、“熬菜”、“拌菜”等工序,需要一炷香时间。

一炷香时间是固定的,即相当于如今的半个小时左右,古人常以此作为计时单位。

黄米蒸糕当做口粮,据说起源于黄帝时期,流传至今,历史悠久。

而这个故事是与科举有关,因此必须讲一下古代科举考试及秋闱与春闱之区别。

众所周知,古代的科举对象分为童生,秀才,举人,进士。

明清两代的读书人,没考或没中秀才的,不论年龄大小都称童生。

而童生试却有两场,先通过县试才能参加府试。

而府试通过的童生即考取为秀才,并获得考取功名的资格,即能够参加乡试。

乡试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,由各地州、府主持考试本地人,一般在八月举行,故又称“秋闱”。

唐宋时称“乡贡”、“解试”,明、清两代定为每三年一次,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。

参加乡试必须是秀才或相当于秀才资格的监生、荫生、官生、贡生,经科考、岁科、录遗合格者,均可应试。

逢子、午、卯、酉年为正科,即按照惯例这四年是必考的。

会试由礼部主持,因而又称礼闱,考试的地点在京城的礼部贡院,参加考试的必须是举人。

由于会试是在乡试的次年春二月,故会试又称“春试”、“春闱”、“春榜”、“杏榜”等。

会试的时间为二月初九、十二日、十五日三天。

举人取得进士资格后,名列前茅者必须参加殿试,即由九卿或皇帝亲自挑选前三甲。

前三甲分别称状元、榜眼,探花,然后折桂传胪。

在民间也由科举产生了好多与此相关的名词

状元及第、二甲传胪、连中三元、五子登科、独占鳌头、蟾宫折桂、魁星点斗、一路连科。

考中状元的才子,不但状元及第,而且荣幸站在鳌头之上,故有“魁星点斗,独占鳌头“之誉。”

上一页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