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乐哥小说>武侠修真>过河卒> 第一百零二章 解决问题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一百零二章 解决问题(2 / 5)

至于古神自筹的部分也好说,信徒的整体数量没有改变,上面的古神数量减少了,其他古神都能趁机扩大信徒规模,增加神力进项。

如此一来,亏空的问题不能说完全解决,也已经没有太大影响了。

神力问题本质上和人多地少的问题一样,人均地太少,粮食不够吃,把库库尔坎这个最大的“地主”解决了,把想要搞还乡的伊特萨姆纳解决了,把他们的地拿出来分了,剩下的人就够吃了。西道门则得到了土地所有权,使得古神成了他们的佃户。

大家各取所需,都有美好的未来。

雨神查亚克听到这个神力问题解决方案,也不再坚持维持血祭:“我同意。”

现在就只剩下死神阿普切一人。

平心而论,活人献祭的问题是个相对普遍的问题,无论中外,都曾有过这样的历史,不过大多数都很早就被废除了。

比如活人殉葬问题,就有一个渐变的过程,从活人殉葬改为草人,或者木制或者陶制的人俑,再到完全废除这项制度,是一个从野蛮到文明的过程。

理学圣人说:“古之葬者,束草为人以为从卫,谓之刍灵,略似人形而已。”意思是古代人死了之后,会用草做成护卫的模样,称作刍灵,有点像人的样子。以此类推刍狗即是草做的牲畜类陪葬品。故而那句“天地不仁,以万物为刍狗”中的“刍狗”,并非真正的狗。

这种束草为人陪葬的方式是在陶俑出现之前,后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,有人把陶制品炼制成了人类的形状,眉眼头颅手臂无一不像人类一般,这就不是略似人形了,这样做的人就是儒门至圣先师口中的始作俑者。

不管是出于何种目的,此人确确实实是把“人”陪葬这件事情重新搬到了历史舞台上,即便这个“人”只是陶土制品。这无疑是一种文明的退步,这种行为直接激怒了当时主张以“仁”为本的儒门的强烈反对,所以至圣先师才会说:始作俑者,其无后乎?

这便可以窥见中原在废除活人献祭殉葬这一习俗中的发展。

上一页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