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乐哥小说>>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> 第206章 秀荣马场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206章 秀荣马场(1 / 4)

只可惜大明现在对倭国还是鞭长莫及,甚至连倭国内部的情报都没有。

而苏泽对于倭国这段所谓的“战国时代”的记忆,也都是读书的时候玩游戏积攒的,对于各种历史事件并不甚了解,也就知道几个知名的大名。

算了,还是从长计议吧。

就在这个时候,一只胖鸽子飞进了屋子里,跳到了苏泽的笔架上。

苏泽掏出一把米,胖鸽子这才伸出脚,让苏泽拆下信笼中的信。

苏泽看着胖鸽子似乎又胖了一圈,也不知道这家伙到底是怎么吃的。

这是从山西来的信。

看到戚继光字里行间的谦恭态度,苏泽只能感慨,在大明做武将太难了。

就是戚继光这种已经突破了武将天花板,做到山西行都司衙门都司的武将,面对文臣也要小心翼翼。

这些日子,都察院山西道的御史,也都对戚继光进行了弹劾。

也亏着大同巡抚王用汲全部都喷了回来,这才压制住了这些言官。

苏泽越过那些废话,看向真正有用的内容。

首先是东胜卫棱堡已经快要完工了,戚继光亲自巡视了棱堡,对棱堡赞不绝口,坚信这是蒙古人绝对攻不下的坚固要塞。

戚继光详细在信中写了东胜棱堡的情况,又将守御布置,东胜棱堡戍卒的军规都写进了信中。

苏泽看完满心感慨,能在史书上留名,果然都是人杰。

在苏泽看来,戚继光已经不是古典时代那种意义上的名将了。

中古时代的名将,需要的是指挥军队,甚至三国时期的猛将还要带头冲锋。

但是到了近代,将领的定位已经改变。

其中最重要的,就是“军令”体系。

大明将领在抗倭战争中,已经意识到了一个问题,战场上瞬息万变,而战争的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,战场的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。

春秋战国的时候,双方都是约定地点拉开阵仗对决的。

这个时代的战争,敌人会从多点突破,比如俺答入寇京师的时候,自己亲自带领土默特部精锐,又让儿子领兵佯攻,同时还在河套和蒙东地区也发动进攻,整个大明北疆都联动了起来。

东南抗倭战争也是同样的,倭寇不会老老实实在明军设伏的地点登陆,大明军队有时候需要转进多日才能打上一场仗。

这样的情况下,武将个人的勇猛都已经排到了次要的位置,甚至武将临阵指挥都不是那么重要了。

将领的工作,从具体的战场作战,变成了研判战略和训练军队上。

戚继光就是最早意识到这点的大明将领,他编写的《纪效新书》就是一部有关训练军队和建设基层军事组织的书。

戚继光对此的理解,就是“军令”。

他给苏泽的信中总结道:

“士卒不肄艺而驱之赴阵,是谓虐卒!虐卒者必致败亡,上负国恩,下戕黎庶,岂不哀哉?”

“将帅未效庙算而狃於躁进,是谓罔上!罔上者必陷危亡,内耗军资,外丧疆土,罪当何诛!”

简单的说,就是戚继光认为军队建设最重要是训练士卒,并且要在作战前做好详细的应战计划。

这一切也要落实在军令上。

戚继光为东胜棱堡的戍卫士兵制定了详细的军令,包括士兵什么时候能出城搜集物资,什么时候必须锁城,都详细的罗列清楚。

敌人来攻打东胜棱堡,火炮怎么布置,弹药怎么分配,敌人强攻的时候要怎么守,敌人绕路要怎么滋扰,戚继光也都详细写了应对的方法。

守城的细节更是恐怖,从如何对付各种攻城器具,到维持城内士气分配物资,戚继光都事无巨细的做了预案。

可以说,有了这份守城指南,只要是读过书的将领,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