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过李成梁也算是懂得察言观色,他也看出谭纶对自己的嫌弃,没敢多问,只是做了一个闭嘴的动作。
谭纶更加后悔带着李成梁了,但事到如今也只能领着他进了苏府的大门,一进门见到了苏泽和徐渭后,谭纶立刻上前打招呼。
苏泽笑吟吟的接待二人,有谭纶老友徐渭在场,气氛很快融洽起来。
这时候谭纶才想起了李成梁,于是向苏泽说道:
“苏翰林,这位是辽阳总兵李成梁,我带他一起来京师述职。”
李成梁连忙向苏泽叉手,但是却一言不发。
谭纶看向李成梁,只见到他又做出一个噤声的动作,气得谭纶踹了他一脚,李成梁这才发声说道:
“末将李成梁,拜见苏阁,苏翰林!”
徐渭本来就是旷达的人,他见到李成梁这副滑稽的样子,失声笑了出来。
就连苏泽也有些压不住嘴角,这让谭纶更气了,发誓这次回去要让李成梁长驻辽阳!
苏泽将两人迎接到了待客的花厅,这一路上李成梁又是好奇的左右张望,一副没见过世面的样子。
等四人来到花厅,侍女又送上茶水。
谭纶寒暄了一会儿,这才掏出自己的奏疏,递给苏泽说道:
“苏翰林,这份奏疏张阁老和霍尚书都看了,两位都让我来找你。”
苏泽疑惑的接过奏疏,《请修长城并编练蓟辽兵马疏》。
苏泽翻开了谭纶的奏疏,这份奏疏分成了两个部分。
第一个部分是谭纶请求朝廷重新整修蓟辽的长城。
说起万里长城,苏泽脑海中都是前世八达岭那样的砖砌长城,但实际上这都是明清才整修的。
先秦长城用的主要材料是石头和土。
特别是西北一段的长城,其实主要就是夯土城墙,如果附近有采石场,才会使用石头堆砌。
这主要还是制砖技术的发展。
汉唐的时候,民间烧制的砖头不结实,砖是一种比较珍贵的建材,主要用于宫殿和陵寝。
秦汉就禁止庶民烧砖,西汉砖椁墓属列侯级特权。
东汉砖墓才下放到了豪强地主阶层,这时候的城墙基本上都是夯土的。
宋元时代,砖开始普及,但是也只用来佛塔和亭台,但是因为汉唐使用砖石作为墓葬的传统,让普通百姓还是忌讳用砖砌墙,最多也就是用砖铺地。
一直到了明代,制砖技术成熟,朱元璋规定官府衙门必须要用砖来砌,算是破除阳宅不用砖头砌墙的传统,民居广泛的用砖后,制砖技术才进一步发展。
到了嘉隆时期,制砖技术已经彻底成熟,民间也基本上都换上了砖瓦房。
谭纶奏疏前半部分,就是请求朝廷重修蓟辽部分的古长城,在原本夯土的城墙前后加上砖石。
而后半部分,就是谭纶奏请要求训练蓟辽兵马。
谭纶在奏疏上说,他接任蓟辽总督后发现,整个蓟辽的兵马分散,每次敌人来攻打的时候都是集中过来,分散的兵马不利于防守。
燕、赵的士卒一向骄惯,但是治军要用严令,蓟辽的老兵动不动就闹事,距离京师又近,容易造成动荡。
谭纶提出,将整个蓟辽编练成三个营,分别委任总兵官来管理他们,每年春季与秋季两个防御期,三营的兵马各自调至边关附近。
如果敌人来了就集中御敌,敌人不来就在边关秋训。
然后谭纶还对大明边疆政策提出了异议,他认为如今在辽东辽西地区的以夷制夷思路是不对的,辽东的女真人和辽西的蒙古人频繁来往,特别是女真人经常掠夺汉地人口,学习大明的官制和技术。
每次他们叛乱,大明派兵后他们就逃跑,拖到大明军队疲乏,军费开支巨大的时候再请降。
而朝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