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阳知州的子侄,齐梓恒!”
“这齐家不得了啊,出了个惊世文才齐梓恒就算了,连他的兄长齐梓川也是个英雄少年救助之人三天两夜都讲不完,怀抱着怀柔之心,在大景最危机时刻站出来直接勇猛的奔赴战场......”
消息传开那日,几乎所有人都没反应过来。
齐梓恒?
那个拿银钱贿赂张大人,又大张旗鼓叫嚣温长青挑衅国子监的年轻人?
不是才与温长青比试完?
他何时去援驰西北了?
京城的人都一阵恍惚,只觉得齐梓恒与温长青在梦炉居比试驾马扬鞭仿佛都还是昨日。
出口便是“醉把星槎当酒盏,笑邀明月共杯盘”的齐梓恒,逼得素有“天才”之称的温长青彻夜畅饮。
谁能想到,这诗酒风流的少年郎,转眼便在西北荒原上,以三千疲卒对抗辽人两万铁骑。
街头巷尾的议论声浪比夏日蝉鸣更盛。
有人说齐梓恒用羊皮囊装沙伪装粮草,吓得辽军不敢轻举妄动;有人讲他趁着风沙漫天,率死士夜袭敌营,火把烧得戈壁如同白昼。最叫人拍案的是玉门关一役,他竟拆了百姓废弃的轱辘车,裹上桐油麻布制成“火雷车”,借着风势撞开城门,滚滚烈焰中,少年将军银枪挑落辽将首级,盔缨上的红珊瑚珠溅满敌血,在夕阳下红得惊心动魄。
“听说齐将军打仗连粮草都不用带!”绸缎庄的伙计攥着茶碗神神秘秘,“我亲戚说了,他们行军连辎重都是另有规划安排,辽人还想夜袭齐军的粮仓,结果被抓了个现行。”
连一向不言朝政的张世修大人都捋着胡子感叹:“昔有甘罗十二拜相,今见齐郎弱冠封疆,我大景气运,正当如此!”
全国上下似乎都在宣扬着齐军是如何威猛如何运筹帷幄。
只有国子监的冯大人喜忧参半。
说好听的,他还算是齐梓恒的半个先生。说不好听的,在齐家兄弟进京后就没有多余的管过他们二人。更是在听说他们与温长青在酒肆比斗后直接放狠话让人别来了。
如今全天下都在夸赞他二人。
倒显得他这个当大人,更是不识货。
以齐梓恒如今的功绩,直接封个官位也是当得。说不定领赏之日能凭着他一张姣好的脸蛋官职都能坐的比他还高。
想到这里,冯大人更是觉得眉心突突。
也不知道这齐梓恒回京后还会怎么讥讽挖苦他。
......